- 「恐懼之邦」
- 自序
… 學術和政治一定要分家。學術不能為政治所用,因為學術本當指導政策的制定,不能反賓為主、角色混亂。當學術為政治所用時,會造成的人類悲劇。我在翻譯這本書時正碰上《京都議定書》生效,報章雜誌有很多討論的文章,但是當我拿著書中作者所舉出來的證據問我的朋友(假設教授是高級知識份子),他們都不知道,也不曾想過這些問題。這本書裡面的知識是一般少見到的正反辯論,作者主張期刊應在刊登論文同時把同儕審定的意見一併刊出,至少讓讀者了解選擇刊登的理由,使主編不能因人情而放水。 …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- 作者克萊頓在書的附錄寫了一篇「為什麼有政治立場的科學是危險的」,文章中舉了一個令人非常震撼的偽科學例子。…這個理論就是「優生學」,…結果德國根據這理論,在二次大戰中屠殺了一千萬他們不要的人民。
- …隨著外籍新娘及新台灣之子的增多,有人便提出台灣人口品質下降…但事實上根據教育部的研究,外籍新娘所生的下一代,在學校的學習完全沒有問題,平均成績甚至高於台灣一般的學生,…
- 「農地保護」,…其實當年的糧食政策,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來自國防思維,因為害怕中共攻打台灣,外國糧食無法供應,所以須確保台灣糧食能自給自足的恐懼,其背後的發起思維還是恐懼。
- 還記得兩年前的SARS風暴,…特別預算500億元最後花到哪裡去了,恐怕也沒幾個人知道。
-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一句名言:「科學家最了不起的地方是,在如此少的證據之下,居然能提出一套如此完整的理論。」,美國有位總統也曾經說過:「真正最值得恐懼的事,便是恐懼本身。」,包括政府、宗教及科學控制大眾的最佳方法就是,你現在面臨一個危險,而只有我可以解救你,但你要乖乖聽我的話。面對以恐懼為基礎的理論,假如你無法報著懷疑的心去檢視的話,那你將注定成為恐懼之邦的國民。
- 結論:科學和政治以及財團利益掛勾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