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

細說從頭…

  • 「恐懼之邦」
  • 自序
    學術和政治一定要分家。學術不能為政治所用,因為學術本當指導政策的制定,不能反賓為主、角色混亂。當學術為政治所用時,會造成的人類悲劇。我在翻譯這本書時正碰上《京都議定書》生效,報章雜誌有很多討論的文章,但是當我拿著書中作者所舉出來的證據問我的朋友(假設教授是高級知識份子),他們都不知道,也不曾想過這些問題。這本書裡面的知識是一般少見到的正反辯論,作者主張期刊應在刊登論文同時把同儕審定的意見一併刊出,至少讓讀者了解選擇刊登的理由,使主編不能因人情而放水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  • 作者克萊頓在書的附錄寫了一篇「為什麼有政治立場的科學是危險的」,文章中舉了一個令人非常震撼的偽科學例子。…這個理論就是「優生學」,…結果德國根據這理論,在二次大戰中屠殺了一千萬他們不要的人民
  • 隨著外籍新娘及新台灣之子的增多,有人便提出台灣人口品質下降…但事實上根據教育部的研究,外籍新娘所生的下一代,在學校的學習完全沒有問題,平均成績甚至高於台灣一般的學生,…
  • 農地保護」,…其實當年的糧食政策,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來自國防思維,因為害怕中共攻打台灣,外國糧食無法供應,所以須確保台灣糧食能自給自足的恐懼,其背後的發起思維還是恐懼。
  • 還記得兩年前的SARS風暴,…特別預算500億元最後花到哪裡去了,恐怕也沒幾個人知道。
  •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一句名言:「科學家最了不起的地方是,在如此少的證據之下,居然能提出一套如此完整的理論。」,美國有位總統也曾經說過:「真正最值得恐懼的事,便是恐懼本身。」,包括政府、宗教及科學控制大眾的最佳方法就是,你現在面臨一個危險,而只有我可以解救你,但你要乖乖聽我的話。面對以恐懼為基礎的理論,假如你無法報著懷疑的心去檢視的話,那你將注定成為恐懼之邦的國民。
  • 結論:科學和政治以及財團利益掛勾

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

歐巴馬當選日,作者逝世日…

作者罹癌病逝…
驚聞作者麥克.克萊頓(Michael Crichton)因癌過世,電視播出他的作品「侏儸紀公園」、「急診室春天」、「桃色機密」及採訪作者片段,覺得很難過,很可惜,這麼有想像力又實事求是的人走了,也就是說以後不會再有他的作品,突然覺得應該更尊重他現有的作品,不應該因為翻譯問題造成作品瑕疵。
<<追悼大師>>
以《侏羅紀公園》、《旭日東升》等作品知名的暢銷小說家麥可克萊頓(Michael Crichton)4日在洛杉磯逝世,享年66歲。
他的公關公司發表聲明說:「克萊頓先生勇敢的跟
癌症搏鬥後,不幸於周二猝逝。」
克萊頓身材高大(6呎9吋),外型俊帥。他是學醫出身,卻在出版界與影視界大放異彩。不過他並未走上演員一途;而是以暢銷小說與賣座電影飲譽國際。
克萊頓成名甚早。當他還是哈佛
大學醫學院的學生時,即利用他的醫學與科技知識,於1969年出版了科技驚悚小說The Andromeda Strain。 這部作品大獲成功,兩度被拍成電影,分別是1971年由勞勃懷斯執導的《人間大浩劫》,以及2088年迷你影集版的《致命病毒》。
後來克萊頓乾脆自己當導演,相把自的作品搬上上銀幕。例如《未來世界》 (Westworld ,1972),《八號房禁地(Coma ,1973)等。
但是最後讓他成為家喻戶曉名字的,仍是1993年他跟史蒂芬史匹柏合作的侏羅紀公園(Jurassic Park)。這部全球大賣的電影,後來更引發了一波全球恐龍熱。
1994他把自己在醫學院實曶的經驗,創作出一部電視影集《急診 室的春天》(ER) 。
克萊頓的作品雖然大多數以先進科技為題材,但他的風格卻是「打著紅旗反紅旗」,讓他成為「科技驚悚」這類小說或電影的大宗師。
另一方面,他對最新科技與全球時事議題的觸角亦十分敏銳,代表作如1992年出版 ,描寫美國反日情緒的《旭日東升》(The Rising Sun);2002年出版的《奈米獵殺》(Prey);以及2004年出版,探討全球
暖化議題的《恐懼之邦》(State Of Fear)等 。

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

971102同儕審定後發表在期刊上的文章正是獨夫意見的相反詞



(譯文)
(布萊德利把酒杯舉起來對安說:「這個傢伙是真的對期刊資料很在行耶!」)「是的,我是,」凱納說:「同儕審定後發表在期刊上的文章正是獨夫意見的相反詞。」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(原文)
(Raising his glass, Bradley said to Ann, "This guy is real big on references.") "As opposed to rhetoric," Kenner said, nodding. "Yes. I am."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(譯評)

  • rhetoric:修辭;雄辯;辭令;討論;藝術語言(英漢大辭典─陸谷孫主編)。
  • 獨夫:獨身的男子。管子˙問:問獨夫、寡婦、孤寡疾病者,幾何人也?匹夫。指無道之君。荀子˙議兵:誅桀紂,若誅獨夫。故泰誓曰:獨夫紂。此之謂也。後引申為暴虐無道的君主。唐˙杜牧˙阿房宮賦:獨夫之心,日益驕固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(試譯)相較於似是而非的滔滔不絕,我確實是對期刊比較在行。